【断鹤续凫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断鹤续凫”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庄子·骈拇》,用来比喻做事违反事物的自然规律,结果适得其反。在《汉语大词典》中,该成语有明确的释义和出处。
一、
“断鹤续凫”原意是把长颈的鹤截断,接上短腿的野鸭,形容强行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结果反而破坏了原有的结构或功能。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强作安排的行为。
在《汉语大词典》中,“断鹤续凫”被收录为一个固定词语,解释为“比喻违背事物的自然规律,强作安排,结果适得其反”。该词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常用于文学、评论或日常语言中,强调“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断鹤续凫 |
出处 | 《庄子·骈拇》 |
释义 | 比喻违背事物的自然规律,强作安排,结果适得其反。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不符合实际、强加人为干预的行为。 |
例句 | 他想通过强制手段改变公司结构,简直是断鹤续凫。 |
近义词 | 强人所难、生搬硬套、弄巧成拙 |
反义词 | 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常作谓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 |
结构 | 联合式 |
三、延伸理解
“断鹤续凫”虽然字面意思看似荒谬,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它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尊重事物本身的规律,而不是凭主观意愿去强行改变。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着广泛体现,尤其在道家思想中,强调“无为而治”与“顺其自然”。
因此,在现代生活中,无论是管理、教育还是个人发展,都应避免“断鹤续凫”的做法,而是寻求更符合实际、更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