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而和寡是什么意思】“曲高而和寡”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指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现在常用来比喻言论或作品过于高深,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人很少,也形容事物的水平高,但接受度低。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曲高而和寡 |
| 拼音 | qǔ gāo ér hé guǎ |
| 出处 | 《对楚王问》——战国·宋玉 |
| 原义 | 曲调高雅,能跟唱的人少 |
| 现代含义 | 言论或作品高深难懂,理解者少;也指事物水平高,但受众少 |
二、来源与典故
“曲高而和寡”出自《对楚王问》,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宋玉回答楚王关于自己文章是否过于高深的问题时所用的比喻。他以音乐为例,说:“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思是曲调越高,能和声的人就越少。
这个典故后来被广泛用于文学、艺术乃至社会现象中,用来说明高雅的艺术或深刻的言论难以被大众理解。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应用举例 |
| 文学评论 | “他的小说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可谓曲高而和寡。” |
| 艺术评价 | “这幅画意境深远,真正懂得的人寥寥无几,曲高而和寡。” |
| 社会现象 | “这种政策制定得很高明,但执行起来却很难得到群众支持,真是曲高而和寡。”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同义) |
| 反义词 | 浅显易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
五、总结
“曲高而和寡”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文化、艺术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追求高度的同时,也要关注受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避免陷入“曲高而和寡”的困境。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