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的基础意思】“沆瀣一气”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些人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的而勾结在一起,暗含贬义。这个成语出自唐代科举考试中的典故,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讽刺性的表达方式。
一、成语基础含义总结
“沆瀣一气”原意是指“沆”和“瀣”两种夜露的结合,比喻气味相投、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后引申为臭味相投、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意思,多用于批评某些人因利益关系而联合起来做不正当的事情。
二、详细解释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沱瀣一气 |
拼音 | háng xiè yī qì |
出处 | 唐代科举考试中,主考官与考生之间的勾结行为 |
基本含义 | 形容臭味相投、互相勾结的人 |
感情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合 | 批评不正当的联合行为 |
近义词 | 狼狈为奸、同流合污、勾心斗角 |
反义词 | 一心一意、光明磊落、正直无私 |
三、使用示例
1. 他与那些贪官污吏沆瀣一气,损害了国家利益。
2. 这些人平时就喜欢沆瀣一气,搞小团体。
3. 在公司里,有些人为了私利,总是沆瀣一气,排挤他人。
四、总结
“沆瀣一气”虽然是一个传统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仍被广泛使用,尤其在批评社会不良现象时更为常见。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人们对道德和正义的关注。理解这一成语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观点,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