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原文解释】《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所著《列子·汤问》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文章通过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传达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强调人定胜天的信念。
一、原文
《愚公移山》讲述的是: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面对挡在家门前的两座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决定带领家人一起挖山开路。邻居智叟嘲笑他“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但愚公坚信只要世代相传,终能移山。最终,天帝被他的精神感动,派神将山移走。
二、原文解释与关键词分析
| 词语/句子 | 出处 | 解释 | 寓意/象征 |
| 愚公 | 《列子·汤问》 | 一位年迈但坚定的老人 | 象征普通人的坚韧与毅力 |
| 太行、王屋山 | 《列子·汤问》 | 阻碍愚公出行的两座大山 | 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 智叟 | 《列子·汤问》 | 一个旁观者,对愚公行为表示质疑 | 象征现实中的怀疑者或反对者 |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列子·汤问》 | 愚公对子孙后代的信念 | 象征代代相传的坚持精神 |
| 天帝遣两神移山 | 《列子·汤问》 | 上天被愚公精神感动 | 象征意志的力量可以感动天地 |
三、文章核心思想
《愚公移山》通过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表达了以下几点核心思想:
1. 持之以恒的精神:即使面对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实现目标。
2. 信念的力量:愚公的信念不仅影响自己,也感动了外界,最终改变了现实。
3. 集体努力的价值:愚公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依靠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4. 反对者的存在:智叟的质疑代表了现实中对理想主义者的否定,但并不影响行动本身的意义。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愚公移山》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 面对人生中的“大山”,如学业压力、事业困境、家庭责任等,我们应像愚公一样保持坚定的信念。
- 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持续的努力。
- 有时候,成功并不是因为方法多高明,而是因为坚持得足够久。
五、结语
《愚公移山》虽为寓言,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在于内心的坚定与执着。无论前方有多少高山,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