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动如参商的意思是什么】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不仅富有文化底蕴,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其中,“动如参商”就是一个较为少见但意义深远的成语。它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难以相聚,甚至彼此对立的状态。
一、成语解释
成语:动如参商
拼音:dòng rú cān shāng
释义: 比喻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不能相见或难以和睦相处。
出处: 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于旷野,不相能。帝迁之,使不相往来。”后人用“参商”代指无法相见的兄弟或朋友。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参商”指的是天上两颗星——“参宿”和“商宿”,它们永远不会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因此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无法相见或关系疏离。古人常用“参商”来形容亲人分离、朋友难聚的情景。
三、用法与示例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说明 |
形容朋友久别 | “我们多年未见,动如参商,真想再见一面。” | 表达对久别重逢的渴望。 |
描述家庭矛盾 | “兄妹因误会而动如参商,至今不相往来。” | 说明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 |
用于文学作品 | “他与挚友动如参商,却心系彼此。” | 展现人物间的复杂情感。 |
四、总结
成语“动如参商”虽然不常被使用,但在表达人际关系疏远、难以相聚时非常贴切。它源于古代天文现象,借星象比喻人情冷暖,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若能恰当运用,不仅能提升语言的表现力,还能增添文化韵味。
成语 | 动如参商 |
拼音 | dòng rú cān shāng |
释义 | 比喻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难以相见或和睦相处 |
出处 | 《左传·昭公元年》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亲人、朋友或同事之间的疏离状态 |
近义词 | 隔山隔水、形同陌路 |
反义词 | 情同手足、亲密无间 |
通过了解“动如参商”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