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餔糟歠醨是什么意思】“餔糟歠醨”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出自《楚辞·渔父》:“餔其糟而歠其醨。”原意是指吃酒糟、喝薄酒,后来引申为随波逐流、不辨是非、同流合污的行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缺乏原则,随大流,甚至与不良风气同流合污。
以下是对“餔糟歠醨”的详细解释和相关资料总结: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餔糟歠醨 |
拼音 | bū zāo chuò lí |
出处 | 《楚辞·渔父》 |
原意 | 吃酒糟,喝薄酒 |
引申义 | 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人缺乏主见、附和恶俗 |
近义词 | 随俗浮沉、同流合污 |
反义词 | 坚持己见、洁身自好 |
二、出处与用法
“餔糟歠醨”最早出现在屈原的《楚辞·渔父》中,原文为:“餔其糟而歠其醨。”这句话描述的是屈原在被放逐后,遇到一位渔父,渔父劝他“与世推移”,即随波逐流,不要过于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屈原则表示不愿“餔糟歠醨”,宁愿“抱石而赴湘流”。
这表明“餔糟歠醨”在古时已具有明确的贬义色彩,象征着放弃原则、迎合世俗。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餔糟歠醨”使用较少,但依然可用于书面语中,表达对某些人没有主见、盲目跟风行为的批评。例如:
- 他在会议上一味附和别人,简直是在餔糟歠醨。
- 面对腐败现象,不能只是餔糟歠醨,要有立场。
四、总结
“餔糟歠醨”是一个带有强烈道德批判意味的成语,原指吃酒糟、喝薄酒,后来引申为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行为。它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独立思考、不辨是非的人。虽然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和正式写作中仍有一定的表现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典故,可参考《楚辞》及相关古代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