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脩怎么读什么意思】“束脩”是一个较为文言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现代人可能对其含义不太熟悉。下面将从发音、意思、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束脩”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由“束”和“脩”两个字组成。其中,“束”意为捆绑、整理;“脩”通“修”,有修饰、整治之意。合起来,“束脩”原指古代学生向老师赠送的礼物,后引申为对老师的尊敬与礼遇。在古代,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束脩”常被用来表示拜师之礼,象征着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与感谢。
在现代汉语中,“束脩”已较少使用,但在文学作品或古文阅读中仍会遇到。其读音为 shù xiū,需要注意的是“脩”字不读“xiū”,而是读“xiū”,但与“修”同音,易混淆。
二、表格总结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用法 | 现代用法 |
束脩 | shù xiū | 古代学生向老师赠送的礼物,象征拜师礼 | 《论语》等古籍 | 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 |
说明 | - | “束”:捆绑;“脩”:通“修”,意为修饰、整治 | - | - |
三、拓展理解
“束脩”最早见于《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学生带着束脩来求学,孔子都会教导他们。这表明“束脩”不仅是物质上的礼物,更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和诚意的表现。
在古代社会,这种礼仪制度体现了尊师重道的传统,也反映了教育与道德之间的紧密联系。如今,虽然“束脩”不再作为正式的拜师仪式,但它仍然具有文化意义,常用于文学或历史研究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束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可参考相关古籍或学术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