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血杜鹃是什么意思】“啼血杜鹃”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成语,常用来形容极度悲伤、哀怨的情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故事和诗意意境。
一、
“啼血杜鹃”原指一种鸟——杜鹃(又称子规),传说中这种鸟在春天啼叫时,声音凄厉,仿佛泪流满面,甚至会因悲鸣而吐血。因此,“啼血杜鹃”常被用来比喻深切的哀伤、离别之痛或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在古代诗词中,杜鹃常与思乡、悼亡、爱情等主题联系在一起,如李白、李商隐等诗人都曾用杜鹃来寄托情感。现代人也常用“啼血杜鹃”来形容那种无法释怀的悲伤情绪。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啼血杜鹃 |
拼音 | tí xuè dù juān |
含义 | 形容极度悲伤、哀怨的情绪,源于杜鹃鸟啼血的传说 |
来源 | 古代文学与传说,常见于诗词中 |
常见意象 | 悲伤、离别、思乡、悼亡、爱情 |
文学例子 | 李白《蜀道难》、李商隐《锦瑟》等 |
现代用法 | 用于表达深沉的哀伤或无法释怀的情感 |
相关典故 | 杜鹃啼血、望帝化鹃等传说 |
语言风格 | 典雅、含蓄、富有诗意 |
三、结语
“啼血杜鹃”不仅是自然界的动物形象,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承载了古人对生命、情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个成语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悲伤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