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觞是什么意思】“滥觞”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文学和历史语境中。其本义是指江河的发源地,后来引申为事物的起源、开端或起始阶段。在现代汉语中,“滥觞”多用来形容某种现象、思想、文化等的最初萌芽或发展初期。
“滥觞”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其中“滥觞”指水从源头开始流动,象征事物的开端。
在后世文学作品中,“滥觞”被广泛使用,如《文心雕龙》中提到“文章之源,始于滥觞”,强调文章创作的源头。此外,也常用于描述一种趋势的初现,比如“不良风气滥觞于基层”。
表格:滥觞的含义与用法
项目 | 内容说明 |
本义 | 江河的发源处,水流刚开始流动的地方。 |
引申义 | 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初始阶段。 |
文学用法 | 多用于描写文章、思想、文化等的起源,如“文章之源,始于滥觞”。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描述某种现象或趋势的初现,如“不良风气滥觞于基层”。 |
出处 | 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后在《文心雕龙》等文学典籍中广泛使用。 |
语言风格 | 较为文雅,常见于书面语和文学作品中,较少用于口语。 |
综上所述,“滥觞”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源头,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一切事物的起点与萌芽。理解这一词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学与历史中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