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啊】“沆瀣一气”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些人或团体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勾结,通常带有贬义。这个成语出自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典故,后来被广泛用来批评那些不正当的联合行为。
下面是对“沆瀣一气”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沆瀣 | 原指夜间的水汽,后引申为一种气味或气息 |
一气 | 表示一起、共同 |
整体含义 | 指两个人或多个事物因某种原因而紧密相连、相互配合,多用于贬义,表示勾结、串通 |
二、出处与来源
“沆瀣一气”最早出自唐代的《唐摭言·卷七》。故事讲的是科举考试中,主考官为了私利,将不合格的考生录取,结果这些考生在考试时“沆瀣一气”,即彼此配合作弊,最终被揭露。
后来,“沆瀣一气”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正当的联合行为,尤其是权钱交易、腐败勾结等现象。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不良合作 | 那些官员沆瀣一气,损害了国家利益。 |
描述秘密联盟 | 他们两人沆瀣一气,暗中操控市场。 |
形容臭味相投 | 这些人沆瀣一气,都是为了私利。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联合一致、狼狈为奸、同流合污 |
反义词 | 独立自主、清正廉洁、公正无私 |
五、使用注意事项
1. 语境限制:该成语多用于贬义,不适合用于正面或中性场合。
2. 对象范围:可形容人,也可形容组织、机构之间的不正当合作。
3. 语气强度:语气较重,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
六、总结
“沆瀣一气”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原意是指夜间水汽相融,后来比喻人与人之间因利益或目的而勾结在一起,常用于批评腐败、勾结、串通等不良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