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豆萁译文】《煮豆燃豆萁》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作的一首五言诗,全诗为:
> 煮豆燃豆萁,
> 漉豉炊其皮。
> 萁在釜下燃,
> 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相残、骨肉相争的愤懑与无奈,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一、诗歌
这首诗以“煮豆燃豆萁”为开头,形象地描绘了用豆茎(豆萁)来烧火煮豆的情景。豆子在锅中被煮,而豆萁却在锅底燃烧。诗人借此比喻兄弟之间本应同根同源,却因权力斗争而互相伤害,表达了对这种残酷现实的痛心与不满。
二、译文与释义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释义 |
煮豆燃豆萁 | 煮豆子时点燃豆茎 | 将豆子放在锅里煮,同时用豆茎作为燃料 |
漉豉炊其皮 | 捞出豆豉,煮它的皮 | 提取豆豉,煮豆皮,形容过程繁琐 |
萁在釜下燃 | 豆萁在锅底燃烧 | 豆茎在锅底燃烧,发出火焰 |
豆在釜中泣 | 豆子在锅中哭泣 | 豆子在锅中被煮,仿佛在哭泣 |
本是同根生 | 它们本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 | 豆子和豆萁来自同一株植物 |
相煎何太急 | 兄弟相残为何如此急迫 | 表达对兄弟间争斗的愤怒与不解 |
三、诗歌背景与意义
曹植是曹操之子,才华横溢,但因兄弟间的权力斗争,最终被兄长曹丕排挤。此诗借“豆”与“萁”的关系,暗指自己与兄长之间的矛盾。诗中“同根生”象征着兄弟情谊,“相煎何太急”则是对内部倾轧的强烈控诉。
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珍惜亲情,避免无谓的内耗。
四、结语
《煮豆燃豆萁》虽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情感深沉。它不仅是曹植个人遭遇的写照,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手足之情”与“骨肉相残”现象的深刻反思。至今仍广为传诵,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