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是什么意思】“拗”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读音为“niù”,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它既可以表示一种性格或行为上的固执、不顺从,也可以指某种物理状态的弯曲或不顺直。以下是对“拗”字的详细解释和用法总结。
一、基本含义
| 含义 | 解释 | 示例 |
| 1. 固执、不顺从 | 指人性格上不愿妥协、坚持己见 | 他性格很拗,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 |
| 2. 弯曲、不直 | 描述物体形状的弯曲或不平直 | 这根树枝太拗了,很难把它弄直。 |
| 3. 偏僻、难懂 | 用于形容语言或文章内容晦涩难懂 | 他的诗写得有点拗,一般人不容易看懂。 |
| 4. 抗争、违逆 | 表示与主流或常规相违背 | 他一直拗着干,不肯随大流。 |
二、常见用法举例
- 拗口:说话时发音不顺畅,容易混淆。
例句:这句话有点拗口,说起来不太顺。
- 拗不过:无法改变对方的决定或态度。
例句:我怎么也拗不过他,只好按他说的做。
- 拗性子:形容一个人性格固执,不易改变。
例句:他是个拗性子,一旦决定了就不轻易回头。
- 拗口令:一种语言游戏,通过绕口令锻炼口齿清晰度。
例句:我们来玩个拗口令吧,看看谁说得更快。
三、文化背景与使用场景
“拗”字在日常口语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南方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它常用来描述人的性格、语言表达或物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在文学作品中,“拗”有时也被用来形容文风独特、风格鲜明的作品,如“拗体诗”,即形式上不拘一格、刻意创新的诗歌。
四、总结
“拗”是一个多义字,主要含义包括:
- 性格上的固执、不顺从;
- 物体的弯曲、不直;
- 语言的晦涩难懂;
- 行为上的抗争或违逆。
根据具体语境不同,“拗”可以灵活运用,表达出丰富的语言内涵。
表格总结:
| 字形 | 读音 | 基本含义 | 常见用法 | 文化意义 |
| 拗 | niù | 固执、弯曲、难懂、违逆 | 拗口、拗不过、拗性子 | 多用于口语,体现个性与语言特色 |
如需进一步了解“拗”的古文用法或方言中的表达,可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