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急败坏属于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气急败坏”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情绪激动、愤怒或焦虑时的表现。很多人在使用这个词时,可能并不清楚它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词性与用法。
一、词语解析
“气急败坏”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原意是形容人因情绪激动而呼吸急促、脸色难看,甚至失去理智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负面色彩,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情绪失控时的狼狈或不理智表现。
- 词性:形容词(多用于描述人的状态)
- 感情色彩:贬义
- 常用语境:描写人因愤怒、着急、恐惧等情绪而表现出的失态行为
二、词性判断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气急败坏”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褒义词或贬义词,但它的使用场景和情感色彩决定了它更偏向于贬义词。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气急败坏 | 
| 词性 | 形容词 | 
| 是否褒义 | 否 | 
| 是否贬义 | 是 | 
| 常见用法 | 描述人情绪失控、行为失态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 | 
| 情感色彩 | 负面 | 
三、实际使用示例
1. 贬义用法
- 他因为输掉比赛而气急败坏,甚至摔了东西。
- 她被老板骂了一顿,气急败坏地离开了办公室。
2. 中性用法(较少)
- 看到孩子走失,母亲气急败坏地四处寻找。
在以上例子中,第一种用法明显带有批评意味,属于典型的贬义表达;第二种虽然也描述了情绪波动,但更多是客观描述,语气相对中性。
四、总结
综合来看,“气急败坏”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主要用于描述人在情绪失控时的失态行为。虽然在某些语境下可以略显中性,但整体而言,它更倾向于贬义词。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造成误解。
如果你在写作中需要类似词语的替换,也可以考虑使用“怒火中烧”、“暴跳如雷”等更具情绪张力的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