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之若鹜这句成语解释的是什么】“趋之若鹜”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像鸭子一样争先恐后地去追求某样东西。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通常用来批评那些盲目跟风、缺乏独立思考的行为。
一、成语释义
| 成语 | 趋之若鹜 |
| 拼音 | qū zhī ruò wù |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夫不以道为乐者,虽有富贵,未足贵也;不以义为荣者,虽有声名,未足称也。……故君子不以利害义,不以功败德,不以位夺志,不以势易心。……今人多趋之若鹜。” |
| 本义 | 原意是像鸭子一样成群结队地奔跑,比喻成群的人追逐某事。 |
| 引申义 | 形容很多人争着去做某件事,多指盲目跟风或趋炎附势的行为。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说明 |
| 社会现象 | 如“大家都抢购某款手机,趋之若鹜”,表示人们盲目跟随潮流。 |
| 商业行为 | “商家推出新产品后,消费者趋之若鹜”,暗示市场热度高但可能缺乏理性。 |
| 网络用语 | 在社交媒体上,“趋之若鹜”常被用来讽刺某些网络热点的跟风行为。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一拥而上、蜂拥而至、趋炎附势 |
| 反义词 | 望而却步、无动于衷、冷眼旁观 |
四、总结
“趋之若鹜”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某种事物时的集体行为,尤其强调了这种行为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各种流行趋势,避免成为“趋之若鹜”的一员。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富有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