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什么意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某种资源或事物非常丰富,可以持续不断地使用而不会枯竭。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民之于利也,若水之就下,不待教而自至;其于害也,若火之就燥,不待令而自趋。”后人引申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来比喻资源、财富、智慧等极为丰富,能够长期维持。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 拼音 | qǔ zhī bù jìn, yòng zhī bù jié |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四》 |
| 字面意思 | 取不完,用不完 |
| 引申含义 | 资源丰富,可持续使用 |
| 使用场景 | 形容资源、财富、智慧等极其充足 |
| 近义词 | 取之不竭,用之不竭;源源不绝;无穷无尽 |
| 反义词 | 供不应求;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
二、具体解释与用法
“取之不尽”强调的是“获取”的能力,意味着无论怎么取,都不会耗尽;“用之不竭”则强调“使用”的能力,表示即使不断使用,也不会枯竭。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表达了一种资源极度丰富的状态。
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自然资源(如水源、矿产),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智慧、才能、知识等非物质资源。例如:
- 自然领域:大自然的资源,如阳光、风能、水力等,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知识领域: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丰富,可以说他“学识渊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经济领域: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雄厚,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其财政基础稳固。
三、注意事项
虽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听起来非常美好,但在现实中,很多资源并不是真正“无限”的。比如水资源虽然看似丰富,但若不合理利用,也可能面临枯竭。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珍惜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四、总结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资源或能力极其丰富,可以持续使用而不枯竭。它既可用于自然现象,也可用于人类智慧和知识。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避免滥用或误解其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