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兔俱毙出处于哪里】在学习古文或成语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陌生但又耳熟能详的词语。其中,“犬兔俱毙”就是一个较为少见但含义深刻的成语。它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常用来警示人们做事要讲究方法、策略,否则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犬兔俱毙”的出处和含义,以下将通过与表格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一、
“犬兔俱毙”这一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中的一个寓言故事,讲述的是猎人与狗追逐兔子,最终因争抢而导致双方都未能成功捕获兔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强调了在合作中缺乏协调、各自为政,反而会带来失败的结果。
该成语常用于比喻双方因争斗而两败俱伤,也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注重协作与沟通,避免因一时的冲动或利益冲突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犬兔俱毙 |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二》 |
| 原文出处 | “今有二人,其一人欲得犬,其一人欲得兔。共执一犬,共逐一兔。犬止,兔走,二人皆不得。于是怒相斗,犬亦死,兔亦亡。” |
| 含义 | 比喻双方因争斗而两败俱伤;也指因不合作或争利导致失败。 |
| 寓意 | 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避免因争执而失去共同目标。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缺乏协调、互相争斗的行为,或描述因争利导致的双输局面。 |
三、结语
“犬兔俱毙”虽然不是现代常用成语,但它蕴含的道理却非常现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学会合作、避免无谓的争斗,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