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优选问答 >

害群之马的典故

2025-10-06 09:11:01

问题描述:

害群之马的典故,有没有人在啊?求不沉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6 09:11:01

害群之马的典故】“害群之马”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比喻那些破坏整体秩序、损害集体利益的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庄子·徐无鬼》篇,讲述了一则关于马的故事,寓意深刻。

在《庄子·徐无鬼》中,有这样一段话:“夫马,陆居则食草,水居则食陵。其性也。今以人之性,而欲制之,不亦难乎?若夫马之为物,虽有踶(踢)啮,然其性本善,未尝不与人同也。今有人执鞭而驱之,使之不得其所,此非马之过也,乃人之过也。故曰:‘害群之马,不可不除。’”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马本来是有一定习性的动物,如果人们用错误的方式去驾驭它,就会导致它出现踢人、咬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并不是马本身的错,而是因为人类的不当管理所致。因此,文中提到“害群之马,不可不除”,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群体的利益,即使他原本没有恶意,也应当被排除在外。

“害群之马”这一成语来源于《庄子》,原意是指那些因管理不当而表现出危害群体行为的马,后来引申为对破坏集体利益的人的比喻。该成语强调了在群体中,个体行为可能对整体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处理。

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害群之马
出处 《庄子·徐无鬼》
原意 马因管理不当而出现伤害群体的行为
引申义 比喻破坏集体利益、扰乱秩序的人
使用场景 描述某些人对团队或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
背后寓意 强调个体行为对整体的影响,需及时纠正
适用对象 群体中的违规者、破坏者
文化意义 提醒人们注意个体行为对集体的潜在危害

通过了解“害群之马”的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中,如何识别并处理那些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成员,从而维护整体的和谐与效率。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